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保证 > 保证期间 > 保证期间起始时间约定不明如何处理

保证期间起始时间约定不明如何处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28 07:32:11 人浏览

导读:

保证就是保证人为债务人的债务提供担保,但是提供担保一般会约定保证期间或是约定保证的起始时间,如果对这些约定不明,就不好计算保证期间是从什么时候结束的,那么如果是对于保证期间的起始时间没有约定或是约定不明该怎么办,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保证期间起始时间约定不明如何处理。

  保证就是保证人为债务人的债务提供担保,但是提供担保一般会约定保证期间或是约定保证的起始时间,如果对这些约定不明,就不好计算保证期间是从什么时候结束的,那么如果是对于保证期间的起始时间没有约定或是约定不明该怎么办,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保证期间起始时间约定不明如何处理

  一、保证期间起始时间约定不明如何处理

  1、根据《担保法》第二十五条,二十六条规定,如果当事人对于保证期间未作约定的,适用6个月的法定保证期间。

  2、保证期间约定不明的处理。在我国,除约定保证期间外,法律还认可法定保证期间的存在。根据《担保法》及《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规定,法定保证期间系对约定保证期间的补充,主要适用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在当事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情形,适用6个月的法定保证期间;二是在约定保证期间无效情形,同样适用6个月的法定保证期间;三是在保证期间约定不明情形,适用两年的保证期间。

  (1)正确理解“约定不明”的含义。实践中,经常出现当事人约定保证责任至主合同项下的债务本息全部还清为止的情况。这在商业银行制定的标准借款担保合同文本中最常见。对于该情形,一方面,保证合同实际上是对保证期间作出了约定,只是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另一方面,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推断,当事人均愿意接受长期的保证期间,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债权实现。

  因此,如果将上述情形认定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从而适用6个月的法定保证期间,明显有违当事人意思自治,而且对债权人不公平。《担保法司法解释》由此将保证期间推定为2年。因此,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的是,《担保法司法解释》对于何谓“约定不明”是有明确限制的只有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中能推断出保证人有承受较长期间限制的意思时,才视为“约定不明”,从而适用2年的保证期间。

  (2)正确区分“没有约定”和“约定不明”,约定无效情形。没有约定适用6个月的法定保证期间;约定不明适用2年的保证期间;约定保证期间无效同样适用6个月的法定保证期间。

  二、保证期间的分类

  保证期间分为有约定、无约定和约定不明三种。

  1、有约定:当事人对保证期间有约定的,从约定。

  2、无约定:保证合同约定的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未约定。《担保法》第25条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3、约定不明: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

  三、保证责任的范围

  至于保证合同无效时,保证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范围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根据保证人在订立保证合同中的过错以及债权人信赖保证人的作保而订立主合同,由此所造成的损失,可要求保证人赔偿自不待言,但这种信赖利益的范围,却众口不一。有的认为信赖利益的损失一般应以直接损失为限,不应包括合同有效成立的预期利益的损失。有的认为信赖利益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包括缔约费用、准备履约而支出的费用、受害人支出上述费用失去的合理费用;间接损失为丧失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机会所产生的损失,但以不超过履行利益为原则。还有些学者指出:“应坚持实事求是,受害人有多少损失就应赔偿多少损失,不限于履行利益。”债权人要求保证人赔偿损失的范围应限于信赖利益的损失,此种损失是指债权人因信赖保证人的保证而订立主合同由此所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但由于后者范围较难确定,故应限制在可客观预见的合理范围之内。当然对主合同的无效,债权人和债务人均有责任,因此债权人只能要求保证人承担一定的损失,而不能将其损失全部转嫁给保证人承担。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于保证期间起始时间约定不明如何处理以及相关知识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对于保证人提供一定的担保,是债权人为了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而做的要求,因此对于这一种约定不明的可能会产生一些纠纷。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